返回 首页

小镇人家

关灯
护眼

第29章 糖饼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66dushu.com,最快更新小镇人家!

阿夏当日也确实做了一个好梦,  她梦到自己坐在一盏孔明灯上,从屋檐瓦背飘过,绕过山脉,  最后落到渔船上。

这个梦做了很久,醒来后屋子里不见一点光,  阿夏还懵着,半靠在床沿上,呆呆地望着帘布。等完全清醒后,她摸索着下床去点灯。

不小心踢到一旁的孔明灯,她拎起,擦开发烛,  点燃灯盏里的蜡烛。

亮起后,  孔明灯上原本的图案渐渐不显眼,  透出里面的梵文,上头还有孔眼,阿夏提溜起来,  墙上的灯光星星点点,是夏夜里高悬的星子,  晃一晃,  星河荡漾。

她觉得颇为有趣,  蹲在那里玩了许久,  却不知道这些错落又有风骨的梵文是什么意思。

想不明白,  索性明日再问盛浔好了,把灯挂在灯架上,  她提起另一盏灯笼轻手轻脚出门。

路过她爹娘房门时,  只听得吱呀一声,  门被打开,  方母此时还没睡,穿着寝衣从里头走出来。

边走边道:“下次可不能再放你玩到那么晚了,一睡睡一天,叫也叫不醒。”

方母又问,“饿了没,锅里还给你焖着炒饭,我跟你一起下去。”

阿夏老实地说:“饿了。”

一天没吃东西可不是饿了,方母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母女两个一起下去。

方母给她拨着零散的头发,放下时才想起来,交代一声,“白日阿浔来过,说是明早带你去蒲乡玩一圈,五更天的时候走。眼下你还能眯会儿,等到时候让你爹叫你。”

“昨日也没听他说,”阿夏嘟囔道,不过能出去玩她也是很乐意的。

到了灶房,方母去把锅里的那碗炒饭拿出来,放到花腿方桌上,打着哈欠道:“阿夏,你自个儿在这吃着,我去找点东西。”

等她走出去后,阿夏才拔了双筷子,准备吃这碗炒饭,她爹炒饭有一手,火候好。用冷饭炒,不黏不硬,颗颗分明。蛋全给揉散了,金黄色,还放了点虾仁,火腿丁,几许葱花。

不过这一碗炒饭对于讲究的人家来说,还是有些许简陋。他们吃炒饭,不要冷饭,用热水烫鲜米,泡得有点发软为止,再平铺到蒸笼上蒸到熟透,保管一点粘连都没有,不软不硬正合适。

还得放冬菇、干贝、春笋、鸭肫、火腿、精瘦肉、鸡脯等料,别说味道,光是炒出来颜色青橙黄绿,足够动人。

不过阿夏只吃过一次,她爹给大户人家做帮厨时带回来的,一勺下去各种料的口感全在舌尖,一点都不揉杂。是吃了一口后,就忘不了的那种味道。

但她也只是回味,要说有锅气的炒饭还是得属她爹做的,饭松散有蛋丝的嫩,虾仁脆,葱花香,是最家常那个味。就算只用鸡蛋炒散,搁点盐和酱,都能吃下一大碗的那种好。

当然,能有碗汤那更好,吃完真的会觉得有点噎,一气灌了一大半盏温水,慢吞吞地将炒饭全给吃完,碗底全刮得很干净。

洗完碗又上楼,她睡了那么久根本睡不着,左右也不急着做什么,打开屋里另一扇小门出去,外面有个很小的露台。

她将手搭在木栏杆上,垂头看底下的明月河,月光一团团地揉散在河水里,对岸人家此时还没熄灯,几只水鸭栖息在光影下。

风撩过她的发梢,阿夏很喜欢此时的静谧,搬张躺椅听水声,她不知不觉睡过去。

再听到声响时惊醒时,已然到了五更天,河上划过来一条很宽阔的渔船,三青站在船头上喊:“阿夏,快下来。”

阿夏连忙起来,探头去看,盛浔划桨,三青在那里招手。她也招手,人家正睡着,不好喊太大声,只能指指前面的岸口。

她把躺椅搬回去,又换了件衣衫,跟爹娘说一声,才走出门去。

天青蒙

蒙的,连光都没有,一路到了岸边停的渔船上,阿夏才刚到船头就问,“去蒲乡做什么?”

三青指指里头堆的东西,脸上挂笑,“前头从山亭运来的东西还没有卖,蒲乡正好靠海湾边,昨日不少海船回港,那边会开市集。盛浔说带你凑凑热闹去。”

“那晓椿她们呢?”

船头有两把椅子,阿夏坐到那上面问道。

“不得空。”

盛浔划着桨将船驶出岸口,话语简短。

还是三青给补上的,“昨日都去找过,晓椿家的三姨母家有喜事,山桃他们也有得忙,听了一嘴说是给山南找个活计,毕竟也有十六了,总不好日日待在家里。”

“找活做,”阿夏很好奇,将头往前伸了一点,“什么活?”

“他不是爱下厨,赵姨说给寻摸了个老师傅,给他做徒弟去,”三青慢慢摇着桨,笑着道:“我看挺好的,学出来后,开家小馆子赚点银钱日子也能过得不错。”

镇里人家对孩子要求也算不上高,儿子的话,考不上童生秀才,能有个糊口的本事就成。

“那我能去蹭饭了,山南一准不会赶我走。”

阿夏听完冷不丁冒出这句话,差点没让三青笑得掉到河里去,盛浔也忍不住笑出声。

“  成,以后可以让山南掌勺。”

“也不是不成。”

阿夏忽然想起那盏孔明灯,望向盛浔,语气很好奇,“哥,你前日给的那盏孔明灯我给点燃了,还挺好玩,不过那些梵文是什么意思?”

“那些上头写的是吉祥如意。”

盛浔没说假话,梵文大概都是这意思。

“那还是山亭的风俗,叫方丈或大师写梵语在纸上,糊成灯笼。又称百纳福,是个好东西,夜夜燃着静心安神。”

三青真佩服盛浔那张嘴,对人好是真好,不说出口也是真的,还得靠他来。

“那我要好好藏着,”阿夏有点惊叹。

“别藏着,该用就用,你之前不是有段日子睡不好,点一夜灯看看。”

盛浔看她,要是不用那东西再好也只是摆设。

“我现下睡得可好了,不过我很喜欢这灯,之后每晚就只点它。”

“好。”

三青默默咂舌。

三人说说笑笑,船停靠在小阿七的家门口,他家刚好在岸口边上,三青唤了声,“小阿七!”

小阿七在屋里应声,“三哥,等会儿,我就过来了。”

人确实是来了,只不过手里头还抱着一个孩童,身量不高,跟他一样瘦,眼睛很大。

三青看到他就头疼,扶额道:“你来就来,怎么还把你家这个小哭包给带来了。”

“哎,三哥你要这么讲的话,我家小九立马哭给你看。”

小阿七逗着怀里的小九,面色也很无奈,谁让他从春州回来后,这小子就爱黏着他,睡觉也要跟他睡一起。他醒也跟着一道醒,不带来就两只眼包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没办法,只能带过来。

与他们的嫌弃不同,阿夏就很高兴,站起来伸出手,“来,小九让姐姐抱一下。”

“阿夏姐姐,”,小九还认得这个漂亮姐姐,当即扭着身子,扒拉两只胳膊要过去,小阿七差点没抱住他。

边走过去边嫌弃道:“去去去,都麻烦别人去,少来折腾你亲哥。”

阿夏抱住这个小团子,真瘦,小阿七一家九个孩子,没一个胖的。

小九挨在她肩头,咯咯直笑,也不知道这孩子乐啥。

盛浔对小孩挺好的,他从兜里掏出一袋糖,扔给小阿七,并道:“给小九吃,蒲乡人多,到时候你抱紧他,别叫拍花子的偷去。”

“那是自然

,”小阿七被耳提面命过,真要丢了他也得完。不过他这人心大,点头如捣蒜,手上动作不停,拆了几块糖,每个人都分一块。

小九含着糖,不哭不闹,他是个窝里横,在家山大王,出门温顺得跟只小猫似的。

不过他这个年纪,问题老多了,时不时伸出小短手问阿夏,“姐姐,那个石狮子好大啊,它为什么比我的头还大?”

“它怎么不会走路?”

“姐姐,天要亮了,怎么那个月亮还不回家?”

全是阿夏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但也抱着他很有耐心地回答。说完后默默叹气,抬头看向小阿七,“你家小九可以开蒙了,瞧他这嘴皮子溜的。”

小阿七靠在船舱上,他含着糖声音有点不清楚,“一早说过了,等他年岁再大点,送到你家让大哥给他启蒙。”

“那大哥可有得头疼了,皮小子哦,是不是小九,”三青嬉笑道,他是真被这小子给哭得耳朵疼得受不了过,见了他就害怕。

“小九不皮。”

小九摇摇头,他觉得自己可乖了,一本正经的表情看得几人发笑。

等几人说着话,船从陇水镇的另一条水道出去,那里有一大片的芦苇荡,一串串谷黄色的,吐着白穗,姿态大方。

等过了芦苇荡,尽头就是蒲乡,左右两岸全是木屋,越往里走,就能见到不少人家大门紧闭,有的贴着红封,上头是墨黑色大字,蚕月免进。也有的插几根桃枝,或是廊下挂草帘子。

只要有了这些,就表明这家在育蚕,蚕房重地闲人都不让进,以防蚕得病,此称“关蚕门。”

这里养蚕的人多,大家又称蒲乡为蚕乡。三四月正好到蚕月,育春蚕是头等大事,连春耕都要靠边站。

所以三四月份过蒲乡来时冷冷清清,只不过今日碰上海船回港,海市刚开,十里八乡的人过来,倒显得蒲乡热闹非常。

停靠的港口几艘海船高耸,边上是大小不一的船只,每艘船上立根旗子,扯块认识的布头,或是写个名号,生怕到时候船找不着了。

刚停靠边上,小九捂着肚子哼道:“七哥,我饿。”

太早起来,属实是没吃东西,饿得发慌。

“那先去吃饭再把东西给搬出去。”

盛浔从阿夏怀里接过小九,船搭成的桥并不好走,更别提抱着个孩子。

“那不是有人卖饼,”阿夏隔得老远就闻到了那股味道,朝不远处那艘船招招手,喊道:“船家,这里。”

等船渐渐驶进后,她问,“船家,炉子里有什么饼?”

卖烧饼的是个憨厚的汉子,他声色洪亮,“卖咸饼和甜饼。”

“那来三只咸的,两只甜口的。”

阿夏询问后跟船家说道,船家就走到船中央,那里有只火缸,口径不大,底部还专有个圆开口,能进风让炉子烧得热。烧炉子不用炭,拿一堆的稻草杆烧。

他做的咸饼是又大又圆,里头只有猪油粒和葱花,甜饼又长又扁,卷长抹糖,包拢撒芝麻,烤到外皮酥黄就能取出。

盛浔他们三个爱吃咸的,说咸的烧饼有味,甜的吃着腻味。

但阿夏和小九爱甜口的,那长条的烧饼看似其貌不扬,中间蓬松胀开,气鼓鼓的。掰开一块,糖心白透晶亮,饼内全都是融化的糖浆,还会倒流出来一些。

得吹气咬,不然刚出炉的正烫,指不定得被烫到。阿夏最喜欢糖饼里那层糖心,内皮酥软又甜得不腻。

小九也很爱吃糖饼,他已经能自己吃东西了,不过吃相并不好看。吃糖饼是掰开一块块吃的,还知道撅着小嘴吹气,糖浆十次里有八次都会沾到手上。他就偷摸着把沾了糖的手指头嘬干净,一副生怕别人不知道的样子。

看得

大家笑得气喘,等他吃完,盛浔拿巾子沾水给他擦干净,亲哥自己还在那里吃饼,没工夫顾他。

等他们吃完后,又陆陆续续把几个筐的东西给搬到支摊的地方,摊块布将那些铜镜、头花、巾子、布匹等全都摆齐整后,海市将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50331.cc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50331.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