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幸福河畔

关灯
护眼

第三十章:春讯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66dushu.com,最快更新幸福河畔!

伯克利的樱花开了。春花抱着厚厚的教材穿过校园,粉白的花瓣飘落在她肩头。重返校园已经一个月,冬雪消融后的加州阳光明媚得刺眼,就像她此刻复杂的心情。

"Lu!这边!"史密斯教授在农业经济学院门口挥手,"你的提案通过了!"

会议室里,十几位教授和投资人正在传阅一份文件——《中国乡村振兴实践与国际合作计划》。首页赫然印着幸福村的照片和春花的名字。

"各位对'幸福模式'很感兴趣。"史密斯教授兴奋地说,"特别是光伏农业与生态旅游的结合。"

春花深吸一口气,点击了投影仪遥控器。屏幕上出现产业园的实时画面——韩东来正在给参观者讲解,身后是长高了不少的小刚和江阳。两个孩子对着镜头拼命挥手,引得在场教授们会心一笑。

"根据我们的测算..."春花切换成流利的英语,展示着各项数据,"这种模式可在三年内使农户收入翻番..."

演示结束后,系主任亲自过来握手:"Ms. Lu,考虑过博士项目吗?全额奖学金。"

春花婉拒的话刚到嘴边,手机震动起来。是韩东来的短信:"省里批准了流域推广项目,周叔推荐你当技术总监!"

樱花树下,春花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风吹落的花瓣粘在屏幕上,像一个个小小的选择。

傍晚的视频通话,江阳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孩子举着幼儿园的手工作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韩东来的脸偶尔出现在镜头角落,比上次见面时多了几分疲惫。

"推广项目怎么回事?"春花趁江阳去喝水的间隙问。

"周叔退休前最后一项安排。"韩东来调整了下镜头,露出桌上厚厚的规划书,"覆盖六个县,投资两个亿。"

"你答应了?"

"我在等你回来商量。"韩东来的声音很轻,"春花,这是你的事业,也是我们的..."

江阳的小脸突然挤进镜头:"姑姑!爸爸说我们要住大房子了!"

通话结束后,春花望着窗外的樱花发呆。电脑屏幕还亮着,显示着伯克利博士项目的申请页面。桌上摆着两封信——一封是省农业厅的正式邀请函,另一封是江凤寄来的,里面装着帕罗奥图一所优质小学的入学资料。

手机亮起,是江凤的信息:"考虑得如何?"

春花走到窗前。远处的金门大桥在暮色中亮起灯火,像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金色道路。而她心底的那座桥,却始终连接着大洋彼岸的那个小村庄。

幸福村这边,韩东来正在产业园加班。流域项目的规划书已经修改了七稿,周厅长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

"别太拼了。"富贵提着宵夜进来,"春花不是快回来了吗?"

韩东来揉了揉酸痛的肩膀:"下周还有个国际考察团..."

"得,又是洋人。"富贵摆好碗筷,"自打春花留洋,咱这儿快成联合国了。"

正说着,小刚和江阳跑进来,一人抱住韩东来一条腿。自从视频里听说"大房子",两个孩子就天天缠着他问东问西。

"爸爸,新家有花园吗?"小刚仰着脸问。

"有游泳池吗?"江阳用英文插嘴,最近她的中文退步了不少。

韩东来把两个孩子抱到腿上:"新家在省城,离幼儿园很远..."

"不去省城!"小刚突然大喊,"我们要等姑姑回来!"

江阳也跟着哭起来。韩东来手忙脚乱地哄着,心里某个地方隐隐作痛。产业园的灯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三人身上,在墙上投下一个紧密相连的影子。

第二天一早,韩东来被电话铃声惊醒。是周厅长,声音异常兴奋:"东来,好消息!国务院调研组要来看你们的'幸福模式'!"

韩东来瞬间清醒:"什么时候?"

"下周三。"周厅长顿了顿,"春花能回来吗?"

视频那头,春花正在伯克利的实验室做水质分析。听到消息,她手里的试管差点掉在地上:"国务院?"

"周叔说可能是为全国推广做准备。"韩东来调整手机角度,给她看正在扩建的产业园,"你那边...能请假吗?"

春花没有立即回答。镜头扫过她身后的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和图表。一个金发男生正凑过来请教问题,亲昵地拍了拍她的肩。

"我尽量。"春花最终说,"但期中考试..."

挂断电话,韩东来在新建的观光塔上站了很久。远处的幸福河蜿蜒如带,沿岸六个村的土地都将纳入流域项目。这本该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业巅峰,此刻却感觉缺了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调研组的到来比预期更隆重。不仅来了八部委的官员,还带了央视和新华社的记者。韩东来作为临时负责人,带着考察团走遍产业园每个角落。

"光伏发电自给率多少?"

"农民入股比例如何?"

"技术推广遇到哪些困难?"

问题如连珠炮般抛来。韩东来对答如流,却在每个转折点不自觉地看向入口——春花答应会赶回来的。

参观结束时,央视记者突然问:"韩总,'幸福模式'的核心是什么?"

韩东来望着台下期待的面孔,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人。"他声音有些哑,"是那些愿意扎根土地、敢于创新的人。"

掌声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匆匆走进会场——春花!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风尘仆仆却神采奕奕。记者们敏锐地注意到这位"伯克利高材生",长枪短炮立刻转向。

"路春花同志,"调研组组长亲切地问,"作为'幸福模式'的创建者之一,你认为它最值得推广的经验是什么?"

春花看了韩东来一眼,接过话筒:"不是模式本身,而是创造模式的过程。"她切换PPT,展示出早期污染治理的照片,"我们从解决具体问题出发,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她的自信与专业让在场众人眼前一亮。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春花坦然道:"我会完成伯克利的学业,然后把先进理念带回来。"她看向韩东来,"毕竟,这里是我的根。"

会后宴请上,周厅长把韩东来叫到一旁:"东来啊,我下周就正式退休了。"

"周叔..."

"流域项目批下来了,由省农科院直接负责。"周厅长递给他一份文件,"副院长人选,我推荐了你。"

韩东来翻开文件,薪资待遇那栏的数字让他眼皮一跳——是他现在收入的五倍。

"春花知道吗?"

"她支持。"周厅长意味深长地说,"但有个条件——你得先去美国待半年。"

"什么?"

"伯克利有个农业创新管理培训,她给你报了名。"周厅长拍拍他肩膀,"两人总得有一个陪江阳吧?"

晚宴结束后,韩东来和春花沿着幸福河散步。春末的晚风带着花香,远处产业园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像一串散落的珍珠。

"你早就计划好了。"韩东来轻声说。

春花踢着路边的小石子:"江凤说...孩子需要父母。"

"我们算吗?"

"在法律上不算。"春花停下脚步,"但在江阳心里..."

她没说完,韩东来已经明白了。月光下,他看见春花眼中闪烁的泪光,还有嘴角藏不住的笑意。

"伯克利的事..."

"我已经跟史密斯教授谈好了。"春花声音轻柔,"你可以用产业园做案例研究,学分互认。"

韩东来突然抱住她。春花的身体僵了一瞬,随即放松下来,额头抵在他肩膀上。远处传来夜莺的啼叫,河水流淌的声音像首古老的歌谣。

"对了,"春花抬起头,"江阳的生日快到了,江凤问我们..."

"我们去美国。"韩东来不假思索,"全家一起。"

春花的眼睛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她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回伯克利的前一天,春花带着小刚和江阳去了产业园的向日葵田。两个孩子在新培育的矮种向日葵丛中捉迷藏,笑声清脆如铃。

"姑姑,"小刚突然问,"你又要走了吗?"

春花蹲下身,平视着孩子的眼睛:"很快就回来。这次带你爸爸一起去。"

"那妹妹呢?"

江阳正专心致志地给一朵向日葵系丝带,那是江凤教她的"许愿结"。

"妹妹跟我们一起回来。"春花摸摸小刚的头,"以后我们永远在一起。"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跑去找江阳玩了。春花望着两个小小的身影,想起江凤上次视频里说的话:"血缘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爱,才是组成家庭的根本。"

傍晚的告别宴上,全村人都来了。金萍抱着半岁的儿子,非让春花当干妈;富贵喝高了,拉着韩东来反复叮嘱"看好咱村的技术秘密";连周厅长都破例喝了杯白酒,抱着江阳不撒手。

宴席散后,韩东来和春花站在村委会门口。夜风带着槐花的甜香,远处传来青蛙的鸣叫。

"记得我们小时候..."韩东来刚开口,春花就接上:"夏天在河边抓青蛙,你总说要做科学家。"

"现在我成了'土专家'。"韩东来自嘲地笑笑。

"比科学家厉害。"春花认真地说,"你改变了整个村子的命运。"

月光照在两人交握的手上。二十年的光阴在这一刻仿佛从未存在,他们还是那两个在河边许愿的孩子,只是梦想比当初更加丰满,道路比想象更加宽广。

出发那天,阳光格外灿烂。小刚和江阳穿着新买的兄妹装,在候机厅里跑来跑去。韩东来和春花并肩站在落地窗前,望着跑道上起起落落的飞机。

"紧张吗?"春花问。

"有点。"韩东来老实承认,"我的英语..."

"江阳会当翻译。"春花笑了,"她现在中英文切换可溜了。"

登机广播响起。两个孩子冲过来,一人拉住一个大人。江阳仰着小脸,用中英混杂的话说:"Go home!回家!"

韩东来弯腰抱起女儿:"对,先去加州的家,再回幸福村的家。"

飞机冲上云霄时,从舷窗可以看到幸福村的全貌——金色的向日葵田,银光闪闪的光伏板,蜿蜒的幸福河...还有那个他们亲手建设的产业园,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广袤的田野上。

春花握紧韩东来的手。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有爱同行,便不再畏惧远方。正如那些他们亲手栽下的向日葵,无论经历多少风雨,终将向着太阳,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